“夜经济”点亮山城活力 年轻人掀起全职摆摊“热”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4-10 20:55:54

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街道一处“后备箱”集市聚集到大批“90后”“00后”年轻摊主,作为城市夜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,“后备箱经济”已被看作激发城市生机活力、促进年轻人灵活就业的方式。

2023年春节消费市场回暖,让“90”后摊主丹丹感受到“售罄”带来的快乐。“出摊两小时,带来的提拉米苏蛋糕就卖光了。”丹丹兴奋地用手比划着春节期间的排队盛况,她告诉记者,那种即时的成就感是之前工作中很少有的,“没想到自己做的东西,能被这么多人喜爱。”

当摊主前,丹丹是一名地产广告从业者。辞职待业期间,她动起了摆摊的念头,开始自学甜品。蘸酱麻薯、甜筒冰淇淋、提拉米苏蛋糕……丹丹的摊位甜品种类五花八门,吸引到大量客流,单日销售最高记录也突破3000元大关。现在,丹丹没有找工作的打算,她计划长期全职摆摊。

一个月前,25岁的俐桦与律师闺蜜一同辞职摆摊。由于经营的是烤肉摊,每天一早,两人要去市场购买新鲜食材,接着清洗肉菜、腌制码料、打包装盒,再将桌椅、烤盘、帐篷伞等“家当”运到摊位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两位摆摊新人互相打下手,穿串、烤串……往往直到深夜11点,她们才能到家休息。“没有比工作轻松。”这是俐桦摆摊一个月以来的真实感受。

尽管这样,俐桦还是选择继续摆摊下去。“最近生意越来越好了,还多了许多回头客。”俐桦手上烤串的动作一直没停,“而且我们还很年轻,可以拼一把。”

除此以外,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也善于利用社交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。“90”后摊主叶小麦深谙流量之道,她抓住年轻人热衷打卡,喜爱萌物的特点,在集市上售卖一种名为“微笑鸡蛋仔”的美食。这种鸡蛋仔似一个个圆滚滚的鸡蛋,烙印着微笑表情,整齐堆码在蛋托里,让人很有购买欲望。

“我观察到,年轻人很看重社交平台的宣传推广,他们统一称其为‘种草’。”叶小麦之前是一名实体面包店老板,她尝试过在社交平台推广自家产品,但效果不佳。

“得做点有意思的东西。”一次,叶小麦注意到“微笑鸡蛋仔”在一些城市火爆起来,“重庆当时还没有,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。”叶小麦立刻行动起来,购买原材、学习做法,并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文案、美图吸引流量,其账号点赞量、粉丝量实现飞跃式提升。就这样,叶小麦成为了“微笑鸡蛋仔”在重庆的首批“推广人”,她还从线上引流,吸引大批消费者来线下购买产品。
 

“自由随性”是26岁的陈泽宇选择离开健身房走上街头的理由。在集市摆摊的第一个周末,他的摊位就火了,周末平均每日能做50个汉堡,榨十几斤鲜橙,单日营业额达1800元。

美食摊位,是集市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摊位。为一名从业三年多的健身教练,陈泽宇将摊位定位为“型男汉堡”,其出众的外表、健硕的身材是摊位吸睛点。“当然,产品口味才是最重要的。”陈泽宇告诉记者,他“拜师学艺”一年,才决定踏上摆摊创业之路。

对陈泽宇而言,加入集市就像找到了“组织”。“我觉得摆摊很自由,没有约束,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。”陈泽宇说,他打算建立自己摊位的社交账号,借助网络传播将摊位“做大做强”。

独特的气候、山水景观和人文特质,为重庆发展夜间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数据显示,重庆城市消费60%发生在夜间,夜间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重庆市商务委相关人士表示,重庆将继续提升“不夜重庆”品牌影响力,打造主题鲜明、个性彰显、特色突出的消费活动,丰富夜间消费供给,推动活动促消费、惠民生,营造有利于夜间经济发展的市场氛围,使市民的高质量、高品质生活再上台阶,进一步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