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六记预制菜赚“麻”了,代工模式能走远吗?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12-05 19:45:45
“吃瓜”引发野性消费
 
麻六记预制菜“赢麻了”
 
一场唇枪舌战,意外带火了麻六记的预制菜。
 
在汪小菲连发23条微博,和前妻大S “互撕”的过程中,汪小菲母亲、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则在抖音直播间上一边“手撕”前儿媳,一边卖力吆喝麻六记的预制菜产品,包括酸菜鱼、水煮牛肉、毛血旺等。
 
大批消费者在张兰直播间吃瓜之余,也激情下单了不少麻六记预制菜:“气氛到位了,不买不合适”“买一单支持小菲赚电费”、“买一单支持小菲抢床垫”......
 
蝉妈妈数据显示,11月21日,张兰·俏生活直播间的带货销量就超过120万元,对比前一晚仅为10多万元的预估销售额,直接翻了10倍。同一天,麻六记官方旗舰店直播间销售额也暴涨,较近期平均直播销售额上涨了500%,当晚直播观看人数达到124万。
 
截至12月2日,麻六记抖音直播间的粉丝已突破158万,销量超过488.6万单。
 
具体到相关产品的销量,截至12月2日,售价89.9元的水煮牛肉半成品已售9.7万份;售价89.9元的老坛酸菜鱼半成品已售12.9万份;售价69.9元的爆款毛血旺已售3.1万份;售价59.9元的胡椒猪肚鸡已售1.8万份。
 
飞瓜数据显示,11月22至24日,麻六记抖音官方直播间的销售额在250-500万之间。与此同时,张兰直播间23日与24日的直播销售额达到1000-2500万,其麻六记占比约一半。
 
对此,不少人直言麻六记的预制菜在这次风波中“赢麻了”!
 
“躺赢”的麻六记预制菜
 
到底什么来头?
 
企查查显示,近日,北京菲特兰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原股东汪小菲退出,新增安勇为股东,汪玺和新增股东安勇分别持股99%、1%。退股后,汪小菲仍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职务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这家公司是北京食通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,食通达则是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、北京麻六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麻六记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东。
 
虽然汪小菲如今已经退股了食通达的控股公司“北京菲特兰”,但从种种迹象来看,他和麻六记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。
 
公开数据显示,北京麻六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,注册资本800万元。
 
麻六记官方抖音号的简介显示,“创始人汪小菲携安勇、李萍、杨洋倾力创作川菜新品牌‘麻六记’”。
 
从股权机构来看,麻六记体系的股权结构,清晰呈现为两个相对独立板块,一个是麻六记连锁餐厅,一个是涵盖麻六记食品(预制菜)品牌零售业务的“食通达”公司。
 
作为“前俏江南少东家”汪小菲一手操刀的餐厅,麻六记定位于新派川菜,主打毛血旺、酸菜鱼、水煮鱼等川菜产品。红餐大数据显示,麻六记全国现有门店18家,都处于开业的状态,其中北京13家、上海3家、四川2家。
 
今年 5月初,汪小菲对外声称,“现在麻六记不仅仅是一个连锁餐厅,还是一家食品公司”,麻六记的预制菜业务浮出水面。5月16日,汪小菲又宣布,麻六记的线上销售额已超过了线下。
 
凭借汪小菲与张兰母子二人的网红流量,麻六记的预制菜慢慢打开知名度,而此次的“互撕”大战更为其添了一把旺火。
 
从目前运营现状来看,麻六记线上的零售业务似乎比其线下餐厅业务还红火,也因此,有人猜测,麻六记餐厅或许只是汪小菲预制菜资本故事的题材之一,是其觊觎预制菜赛道的跳板。
 
纯贴牌代工的模式,
 
是否会成为发展隐患?
 
麻六记预制菜火了之后,有媒体“曝光”其基本为代工产品,又引发了一轮关注。
 
11月30日晚,张兰在直播间针对“麻六记被指代工”一事回应称,“建一个工厂需要几十亿,每个工厂都要租流水线,但是材料跟秘方以及工厂的工人都是麻六记自己的。”
 
也就是说,麻六记预制菜并未采取中央厨房加工预制菜供应模式,而主要走的是贴牌代工的轻资产模式——自研配方、调料再交给预制菜工厂进行加工生成订单。
 
纯贴牌代工的模式,会不会为麻六记预制菜的发展埋下隐患?
 
事实上,目前,不少预制菜企业采用的都是代工贴牌的模式,比如快速成长的珍味小梅园。
 
珍味小梅园CEO浦文明曾表示,当前很多食品加工厂和中央厨房的产能其实是富余的,而且传统预制菜品牌多是卖方思维,工厂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,但珍味小梅园更多的是买方思维,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组织工厂生产什么。
 
所以,珍味小梅园并没有一开始就建自己的工厂,而是选择了轻资产的代工模式,整合产能,把生产交给第三方工厂,自己则集中精力打造品牌、了解消费者需求、研发更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、开拓市场。浦文明认为,“这就和小米一样,只要抓住了消费者,其他都不是问题。”
 
轻资产的代工模式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,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。但同时,也意味着品牌商与供应商深度绑定,如果品牌商没有严格的标准去“规范”供应商的生产和供应,很容易衍生一系列问题。
 
比如,一旦幕后的供应商在供货能力或者质量标准上存在误差,在台前的品牌商就得直接“背锅”,其中,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,对食品企业来说,这也是最致命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