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制菜PK外卖,消费者会怎么选择?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2-09-04 21:07:04
在等外卖的三十分钟里,其实你可以花五分钟用预制菜先做上几道自制菜。
 
在吃饭的过程中,你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:外卖和预制菜,哪一个味道更香?下一次,是选择吃外卖,还是选择吃其实不怎么太花费时间的预制菜?
 
有网友说:能自己买菜回去烹饪的人,是很少会点外卖的,总点外卖的人,是不会自己亲自动手做饭的。
 
此话不无道理!
 
但是,你可能不知道的“残酷”事实是,你点的外卖其实很有可能也是预制菜。
 
SO,预制菜OR外卖?知道真相的你,会怎么选择?
 
预制菜和外卖,各有优劣势
 
康师傅方便面做梦也没想到,原来以为自己最大的对手是统一方便面,结果被外卖给降维打击了,而预制菜的横空出世,大有三分“胃天下”之势。
 
如果给预制菜下一个定义,其实预制菜就是食材采购和制作标准化,是工业化生产下的产品,且易于监督和管理,食品安全和卫生相对更有保障。
 
因为是大规模的工业化产品,所以预制菜口感相对稳定,即便二次烹饪加工,但不需要添加材料,口感也不会有太大变化。
 
对于消费者而言,选择预制菜最重要的一点,是预制菜不用等待,即做即食。
 
此外,预制菜将最后一环的加工环节转移至消费者,整个成餐过程,做到了可视化,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性。因此,预制菜在口感稳定、等待时间短、产品更安全等方面,对于消费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。
 
目前,预制菜的消费者主要是“宅在家里不想出门的人”,预制菜有省时、省力、省心的特点,刚好满足了这一部分人群的需求,懒宅经济成为推动预制菜C端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 
虽然预制菜在C端市场稳步增长,但大部分消费者对其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,市场反响平淡。从陆正耀的舌尖英雄折戟,到贾国龙功夫菜首家体验店开业即叫停的调整,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,消费者并不那么喜欢预制菜。
 
其实预制菜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,单价过高是一个影响预制菜销量的重要因素。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,一份半成品净菜的价格是8元-20元;冻品预制菜的家常单品价格从20多元到50多元不等,大菜、硬菜的单价在百元左右。这样的价格都快赶上大部分餐馆同等菜品的价位了,只要消费者愿意出门,就可以用同样的价格吃到大餐,并且还不用自己动手洗碗。
 
其次,预制菜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,市场渗透率只达到了10%左右。可见,目前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,要想扩散到全国的话,还得很长的一段时间。
 
与预制菜相比,外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,那就是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,送到即可食用,无需任何加工、清洗的动手环节。
 
但是外卖也有一个很不“友好”的地方,就是无法做到加工过程的可视化,没有安全保障。以一份20元左右的外卖为例,主要的成本构成是外卖平台提成,骑手的送餐费用,餐饮店租金,最后留给食材的成本几乎少得可怜。
 
这样的外卖,你觉得会有品质保障么?
 
其次是外卖口感相对不太稳定。因为食物从制作好,再送到消费者的手中,其中有半小时以上的时间间隔,在这个时间段内,部分食物的口感会发生变化。若是外卖送的不及时,只能饿着肚子等,要是碰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,那延误的时间会更长。
 
好吃是预制菜发展的关键
 
预制菜想要在C端发展,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消费者,一定要让顾客知道,预制菜是健康卫生的好产品。
 
特别是随着冷链技术提升,预制菜产品的口感度也在提升,口味丰富的预制菜,可以满足更多的消费群体。
 
制作简单、口味稳定,流行于各大电商平台的预制菜,让一些担心厨艺不精的年轻人迈出“告别外卖、走进厨房”的第一步。
 
伴随预制菜“出圈”而来的,则是一些人关于预制菜是否安全、有无营养的质疑。不久前,一篇《你也就配吃预制菜》的吐槽推文,阅读量高达4.6万,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共鸣,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预制菜的“偏见”。
 
事实上,日益发展的食品工业,让预制菜早已超出果腹食物、方便食品的范畴,在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流程化的生产中,包括温度、湿度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过程都可以被量化,从酸菜鱼的酸度,到小龙虾的辣度,再到糖醋排骨的甜度,都可以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调试,不断接近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口味。
 
当种类丰富的预制菜被端上大众餐桌,其背后有强大的保鲜技术、冷链物流配送等科技的支撑,预制菜也正逐渐越来越好吃。
 
虽然餐饮是一种手艺,甚至是一门艺术,但是当高楼大厦代替乡野村光,当日益繁忙代替怡然自得,餐饮工业化的趋势,不可阻挡。
 
时代潮流,浩浩汤汤,“没有厨师、没有厨房”,正在成为趋势。
 
当然,“厨师消失在后厨”、“厨房与烹饪解绑”之类的断言还为时过早,但预制菜的巨大潜力已是不争的事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