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仁堂“跨界”开咖啡馆?咖啡也是中药么?跑【重庆火锅底料厂家排名】

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0-07-29 22:17:15
“同仁堂开咖啡馆了 ”这个消息,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兴趣。
 
第一感觉,这年头,老字号真的不容易。再一想,同仁堂做咖啡……
 
 
莫非是对咖啡有着中医药方面独特的见解?
 
其实同仁堂的“知嘛健康”卖得远不只是咖啡,还包括小盅煲汤、西点面包,约有百十平方米的店铺一楼,既有星巴克一样的咖啡柜台,也有餐馆一样的小桌。
 
当然还有充斥在各个货架、角落中的中药、食材。二楼最里面有药铺柜台,还有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到来。
 
周末的下午,店里连一把空余椅子都没有,这一幕让人惊讶。
 
疫情开始的时候,恐怕同仁堂的药店里面都不会有这么多人。
 
谁能想到,疫情结束的时候,同仁堂的咖啡馆却坐满了人,甚至还有很多人在柜台前排队,然后端着一杯咖啡走出去逛街。
 
同仁堂,它跨界了 。这一步还真挺大的。
 
中药VS咖啡
走进“知嘛健康”的时候,我仔细审视了一下它的logo。之前我相当怀疑,这真的是和同仁堂有关的店铺?
 
它的logo上确实是有同仁堂,虽然字小了一点儿。
 
同仁堂“跨界”开咖啡馆?咖啡也是中药么?
 
验明正身,确实是同仁堂。
 
我从中感觉到了矛盾,在同仁堂的战略里,似乎既希望一个新兴的形式,为老字号带来新人群中的声誉;却又担心,对“中药铺”的传统观念,拦住来往人们走进店门。
 
因为,这里确实太不像一个“中药铺”了。
 
一楼是光亮的花砖地面,小方格子的吊顶,和面包店一样的展示柜,和连锁咖啡馆一样的柜台。客人手里端着的大都是咖啡,还有少数人面前放着汤盅。
 
人们三两一起坐在小桌前,或是聊天,或是一起玩手机、打游戏。
 
包括所有的墙壁、小展台、小展示柜上,都摆放着瓶瓶罐罐。
 
我仔细看了看,上面有很多蜂蜜、杂粮以及常用的泡水喝的花花草草。
 
柜台上方的显示屏上,相当一部分产品名称中,确实都含有中药,比如“清热甘草拿铁”,“罗汉果黑咖啡”、“茯苓薏米陈皮炖老鸭”。
 
也有一些品名无异的饮料食品,如“蓝色妖姬软欧包”、“经典美式咖啡”。
 
一杯咖啡二三十元,中规中矩。
 
店铺的二楼则是一个摆满小墩的大厅,看上去很适合做些活动,如健康讲座之类的。
 
二楼最里面,还保持着中药铺里常见的写着药名的柜子。
 
我特地问了,这里目前虽然不是医保定点中药铺,但工作人员说,其中药材与同仁堂众多药店同源供货 。药材质量是有保证的。
 
工作人员说,来这儿的年轻人远多于老人。偶尔才有老人前来咨询、购买保健品。
 
另外,一些著名中医也会定期来这里坐堂,为人们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。
 
但二楼的人比一楼少多了。
 
中药铺加咖啡馆,已经是史无前例的。还加上了茶餐厅与小课堂。
 
咖啡是中药吗?
同仁堂享誉海内外,它是中医药世家,虽然后来转为国营,但仍然是中国中医药界的权威。
 
老百姓说“医者仁心”,比起餐饮企业,我们习惯性地对医药企业高看一眼 。
 
也就是说,如果这里出售的饮料是酸梅汤、凉茶,我们也许更理解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的含义。
 
然而前面说了,柜台显示屏上最显眼的是“草本咖啡”,那,我就有一个想法了:
 
也许同仁堂是对咖啡,有了中医药层面相当深刻的研究与理解。
 
万物皆可入药,各位一定都听说过“五灵脂”、“人中黄”对吧。
 
来之前我猜测,咖啡一定也不例外,何况咖啡并不是什么现代科技合成的化学品,而是一种真正的天然草本植物果实。
 
同仁堂“跨界”开咖啡馆?咖啡也是中药么?
 
在货架之前我找到了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小伙子。是的,和医生一样的白大褂。
 
我问他,按照中医药学来说,咖啡有什么药理作用?
 
小伙子一愣。很明显这个问题出乎他的专业知识。
 
我看了一眼他白大褂上面绣的logo,是“知嘛健康”,而并非“同仁堂”。
 
聊了几句,这位小伙子明显是对中医药有着一定理解的——至少他能给我讲出一些中医药基础知识、列举一些我没听说过的中医药书籍。
 
对于店里出售的“中药咖啡”,他给出了一个说法:
 
“咖啡可以提神,但一定程度上也透支精神。所以我们在咖啡中加入一些中草药,来平衡健康。”
 
聊完我就继续等待下单的咖啡了。
 
一两分钟之后,这个小伙子又找到了我,他热情地拿着手机,向我展示他刚刚搜索的结果。
 
那结果显示,已经有人对咖啡展开过研究,给了咖啡一些中医药层面的定义。
 
他还说,我的这个问题挺有价值,他会去请教老专家。
 
其实呢,我并不是真的想知道咖啡有什么药理作用,我只是想知道,咖啡馆里的“白大褂”或者说是导购员,是否知道咖啡与中医药的关系。
 
毕竟,这是同仁堂的咖啡馆啊。
 
美酒加咖啡,我只要喝一杯。中药加咖啡,你要喝几杯?
 
其实不用那么懂咖啡
可是我这个问题,真的有意义吗?
 
于中医药来说,也许是的。
 
然而于咖啡馆,恐怕没什么意义。
 
喝咖啡的人,或是喜欢味道,或是需要提神,谁也不是拿它当药喝。
 
何况,如果我们真的只把这里当成咖啡馆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 
换个说法更明显。《王者荣耀》这个游戏刚出来的时候,很多人非常反感它。三国人物已经被糟践个够了,先秦那么多名人如今也要被糟改,我们是不是太不尊重历史了?
 
不。
 
现在的年轻人固然听说过墨子、廉颇,还有多少人知道干将莫邪、兼爱非攻、章草横鳞?
 
区区一个手机游戏,王者荣耀以另一种形式,让这些历史知识走入了对历史毫无兴趣的人的脑海里。
 
虽然粗浅,但有与无,已是本质区别。
 
郭德纲在反驳“相声要具有教育意义”的段子里面说过,“放过相声吧。”
 
此时我们也可以说一句,“放过中药吧 。”
 
同仁堂是企业,“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。”
 
企业形象、市场宣传本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,对于现在消费主体“年轻人”来说,生病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,即便看病吃药,一般也是西医、西药,能以另一种形式,提醒人们中医、中药的存在,可谓是一件“伟大”的事情。
 
何况,没有市场形象,就没有更多的利润;没有更多的利润,就没有研发、进步的动力与支援。
 
如果同仁堂能以一种看似与中药关系并不太明显的做法,让品牌形象在年轻人群中展示,并实现盈利,继而把中医药学发扬光大,甚至开发出更多特效药,于你我来说也是莫大的好事。
 
货架上的蜂蜜,有标价。我查了一下,另一家中华老字号百花蜂蜜,其产品大都每斤是20至40元,而这里的蜂蜜,每斤约合50至80元。我们可以不在乎价格,但它是否符合同仁堂给我们的一贯印象呢?
 
老字号的“骚操作”
大多数的老字号日子不好过。 这是事实。
 
一块金字招牌,既是信誉,也是包袱。
 
信誉自不必说,而一家举世瞩目的药企去卖咖啡,在很多人眼中都会不解。这就是包袱。
 
我喝了一杯店里的甘草拿铁,加冰的。说实话,确实喝出甘草味儿来了。
 
打听一番,有人说不错,有人说一般。口味是个很个人化的东西。
 
像同仁堂这般资历的“中华老字号”,有些几乎已经淡出我们的视野。
 
“中国照相”、“大北照相”虽然都在,但整个行业都受到了手机摄影的冲击;
 
稻香村等等传统糕点虽然有些做得还不错,但客户大都年纪偏高,未来堪忧;
 
成文厚账簿……我滴个天儿,谁家记账用账簿啊,都是电脑了,而且几个比较著名的记账软件,都是年轻一代公司开发的;
 
龙门米醋、金狮酱油,现在已经被外地品牌严重冲击,恐怕北京人家里用这两个牌子的也不算多了;
 
通三益秋梨膏?30岁以下的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了吧?想当年为了这个牌子,几个厂家还闹过官司呢;
 
至于服装鞋帽,甭比什么高端品牌,有哪一家市场影响力能强过阿迪、优衣库?
 
前一阵子东来顺开了自助火锅。所有的人都会想到,东来顺这些年算是小贵的饭馆,它开自助,岂不是自降逼格?
 
然而排队的人多,便是最大的成功。
 
谁说老字号一定是价值低廉的小吃?谁说老字号一定是价格高昂的盛宴?
 
吴裕泰卖起了圆筒冰激凌,我问过很多一些朋友,他们说对味道无感。
 
然而若不是几块钱在前门大街上能买到一个冰激凌,有多少人来到北京甚至生活在北京,却不会接触到吴裕泰这个鼎鼎大名的茶叶老字号?
 
前些年前门大街上的壹条龙涮肉馆搞过“份儿饭”以及清真烤鸭。
 
房租压力巨大,若一直维持平民涮肉馆的定位,壹条龙活得到现在吗?
 
太多老字号,死守着他们的领域,一点点接受着市场的冲击,眼睁睁看着文化与经济的蛋糕都被分割,从来不想敢想象去争夺更大、更新的蛋糕。
 
老字号的一大步
 
在店内,一位漂亮的小姑娘,正在通过直播平台出售店里的商品。听了一耳朵,好像大多是保健食品。
 
在店门口,我和两位走出店铺的年轻姑娘交谈了一番。
 
二人都是90后,一位姑娘承认,自己就是来“打卡”的,并且有些失望,她并没觉得枸杞咖啡能喝出枸杞味道,甚至并没有人告诉她,这种咖啡是否会比普通咖啡更健康。
 
“第一次是慕名而来,但不会有第二次了。”她说。
 
与她同行的另一位姑娘,甚至认为“这样的店铺,让我对同仁堂印象更差。”
 
相信这不会是所有人的想法,肯定会有对这里感兴趣的回头客。
 
就像中药,早在民国之前,全中国的人病了都要吃它,只有“吃得起”和“吃不起”的区别;然而现在,我们更多时候选择了西药。